四川首期《健康大讲堂》开讲。
丁宁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资料图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扮演“杜甫”之子杜宗武的一名工作人员念着《春夜喜雨》缓缓走来。
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省卫生健康委等主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承办的一档医学人文科普讲座——《健康大讲堂》的首期节目《青青药圃 生生不息》开播。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院长、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康焰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特聘专家王红一起阐述健康之于生命的价值意义,聚焦医学人文和生命哲学,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对话古今,讲述杜甫草堂的医学人文,探讨千百年之后的生命哲学思考。
四川首期《健康大讲堂》开讲。
王红说,诗人杜甫来到成都后的心态可用三个关键词概括。“第一是绿洲,杜甫从战火连天的地方一路跋涉,向南进入成都平原,杜甫草堂对杜甫来说是人生当中的一个绿洲;第二个是人间烟火,杜甫从当时战火纷飞的北方和世态炎凉的官场上来到成都,感受烟火气和人情味;第三是滋养,感受到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的美好氛围,这些东西对杜甫来说是一种滋养。”
听完杜甫的故事,康焰说,医学与人文其实也在相互滋养传递。“当时有个小女孩患有重症胰腺炎,父母带她前来华西治疗,随着病情治疗逐渐有了好转,她没有经济条件继续治疗,出院时还欠着医药费,按照医院的规定,女孩的父亲写下还款承诺,两年后,一家人健健康康地回来,不但感谢我们医务人员,把欠的医药费一分不少的还了。”康焰说,“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正是医者践行人文关怀的体现。
“杜甫所处年代战火不断,他的终极理想是天下无病,这体现了一种大爱。”王红引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杜甫诗句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井屋有烟起,疮痍无血流。”等,都展现了杜甫希望天下无病、天下太平的态度,他的仁者精神、家国情怀就闪耀在这些朴素的愿望中。
四川首期《健康大讲堂》开讲。
而现代医护工作者的身上,也能感受家国情怀,只要国家需要,他们随时在冲锋陷阵。13次出征,前往抗疫一线的康焰教授,也在现场分享:“重症监护室里,我们的工作是与死神在赛跑、抢时间,见证了太多生离死别,医生与患者都需要努力共同守护生命,医护工作者面临一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时,我们会尊重疾病,认真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找到救治方法,这是我们对疾病的一种尊重,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康焰说,让患者有尊严地离开,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如果还能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人生价值就更高了。
康焰想起,自己曾治疗过汶川特大地震中受伤的7个小朋友。现在7个小朋友当中,有5个都上了大学,其中1个还是法学的硕士。我最开心的是7个小朋友都有了自己的工作,能够自食其力。“医护人员尽全力地抢救一个病人,到最后康复了,老百姓会觉得这是奇迹,但对于重症监护室的医护工作者来说,这就是我们的日常。”
听完大讲堂,现场的医学生也提问:“该如何去平衡和调整好心态并且做到坚持初心。”康焰表示,学医道路是辛苦的,也是竞争激烈的,偶尔的迷茫和无助是正常的,但作为医护人员不能停止努力提升自己,要学会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要正视和勇敢地面对良性竞争。
“第一次与文学教授对话古今,是一次医学和人文的交流,让我对医学人文有了更现实的感悟,感受到了杜甫是一个被写诗耽误的医学家,他提出的天下无病,也是现代医者追求的最高目标。”康焰说,《健康大讲堂》节目的推广,可以让更多的医务人员感受到医学人文的力量,给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全方位的、更温暖的医疗服务。“对于医疗技术和医疗人文的结合,作为医务人员需要有仁爱之心,做好自己的专业,提升自己的技能。”
(省卫生健康委供图)
关键词: